春华秋实。深秋时节,又迎来了肉苁蓉的丰收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地区的50多万亩梭梭和柽柳林下云集着数万采收大军,他们喜笑颜开,迫不及待地挖开沙土,露出一排排亭亭玉立的肉苁蓉。预计今年和田地区的产量将超过1.5万吨,成为当地农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肉苁蓉为常用补肾中药和沙漠濒危寄生植物,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的沙漠地区,其寄主为固沙植物梭梭、柽柳。20世纪90年代,由于长期乱采滥挖,肉苁蓉资源濒临枯竭,沙漠生态严重破坏。面对中医药战略资源保障和生态安全国家两个重大需求,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带领团队扎根西部沙区35年,全球首次攻克寄生植物规模化种植技术瓶颈,开创“药材生产-沙漠治理-产业开发”协同发展路径,通过全产业链系统攻关,实现从理论创新到生态治理与产业应用系统性突破,将濒危植物肉苁蓉打造成为全球关注的中药材大品种,创造了中药产业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重大工程。
——首创寄生植物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开创全球寄生植物大规模种植先河。发现管花肉苁蓉优质资源并收入药典,从物种源头开辟濒危资源解决新径。首次破解肉苁蓉-寄主“双向诱导”机制,颠覆根寄生植物寄生机制传统认知;攻克种子萌发-精准接种-水肥管理-病虫防治-机械化生产全链条关键技术;首创肉苁蓉及寄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通过 GAP 认证。在新疆、内蒙、甘肃等沙区推广种植肉苁蓉及寄主植物1151万亩,年产药材2.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彻底满足市场需求,为全球根寄生药材的种植推广提供了模板。
——建立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系统解析体系,创新中医药理论。创建全成分分析策略,鉴定513个成分,全面阐明肉苁蓉物质基础;系统比较荒漠和管花肉苁蓉的成分、质量和药效差异,指导临床精准用药;系统解析药效物质苯乙醇苷类成分全生物合成途径,构建异源合成体系,为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深入阐明补肾、通便等功效物质和作用机制;首次发现苯乙醇苷类抗老年痴呆、帕金森和抑郁等药效,揭示其作用靶点蛋白激酶CK2α′和代谢产物补充神经递质池的新颖机制,拓展了肉苁蓉及其他含苯乙醇苷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夯实了“补肾益髓”理论的科学内涵。
——构建濒危中药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牵引产业跨越式发展。发明高质量切片和提取物生产技术并出口。创制新药“苁蓉总苷及胶囊”(2005年上市),为重大疾病血管性痴呆提供急需药品;“松果菊苷及片剂”、“肉苁蓉总糖醇及口服液”已完成 Ⅰ、II期临床试验;研发肾宝系列、劲酒等25个中成药和保健食品,打造百亿级健康产品群,助力健康中国。构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起草《中国药典》、《美国药典》肉苁蓉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肉苁蓉资源濒危,保障临床用药,培育一批企业,促进了健康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治理沙漠1151万亩(7673km2),为国家节省治沙资金230亿元,为“三北工程”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三年实现销售283.7亿元,利润95.8亿元,带动20万沙区人民致富,成为沙区脱贫、乡村振兴以及“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全球濒危药材开发、荒漠化治理及沙区致富提供“中国方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推广类3个一等奖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通过202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初评。屠鹏飞获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和创新争先奖状,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图1 肉苁蓉种子萌发与寄生过程

图2 荒漠肉苁蓉及其寄主梭梭

图3 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柽柳

图4 秋收时节管花肉苁蓉的生长状况

图5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区
(于田县30万亩肉苁蓉栽培基地)

图6 “光伏-肉苁蓉”立体治沙
(保护光伏,每亩增收3000元)

图7 道路两侧治理沙漠效果比较

图8 屠鹏飞采集肉苁蓉样品
屠鹏飞,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岐黄学者、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和中药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濒危中药资源挖掘与新药创制,创建“资源保育-功效挖掘-机制解析-质量控制-新药创制”全产业链研发新模式。成果转化应用近三年实现产值437亿元,利润114亿元。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PNAS、Nat Commun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87篇,连续10年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1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76件,第1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等部级一等奖5项,并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脱贫攻坚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国药学发展奖。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第三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街东玖大厦B座3层(中国中药协会)
邮编:100061
联系电话:010-64060498
传真:010-87194990
E-mail:zgzyxh@catcm.org.cn
微信公众号
中国中药协会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4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