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国中药协会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筹)工作推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社会药房生态重塑”与“中医药价值突围”两大核心议题,汇聚来自政策研究、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医疗机构、连锁药房和中药企业的多方力量,共议转型之道,共谋价值重构,共建面向未来的主动健康服务体系。
新时代使命担当:社会药房当担新责任、中医药当有新作为
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王桂华秘书长与专委会筹备组组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武滨共同主持。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原副司长段政明在致辞中指出,社会药房从“药品销售”向“健康服务节点”转型,是国家支持、政府推动、社会认可、群众所需、企业努力的多方共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国谈药品“双通道”、电子处方流转机制等改革举措,是医保部门“有意为之”的系统性布局。当前药店普遍面临能力不足、竞争加剧等困境,社会药房应探索与初级卫生保健、中医药服务的融合新路径,重视专业化、差异化、智能化、规范化、合规化能力建设。
筹备组武滨组长、龙岩副组长系统介绍了专委会设立的背景、发展目标与工作规划。他指出,医药零售行业要加快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必须推动社会药房成为“健康服务与医药价值表达的载体”。
筹备组提出社会药房五大新角色定位--“社区健康预防保健的组织者、慢病的管理者、居家养老的服务者、百姓未被满足需求的发现者、中医药治未病的落地者”,专委会将承担四项核心任务--“社会药房服务模式的标准制定者、中医药防治康养服务的推广者、中医药治未病价值的评估者、政府决策与产业转型的智库平台”。围绕上述目标,专委会成立后将聚焦政策研究、药学服务能力建设、健康指引制定、新型健康药房标准化建设、药物应用与价值评估、终端数据研究与数智化主动健康工作组等六大板块开展系统性工作,并通过“三大工程、十个品牌项目”全面推动社会药房走向高质量、规范化、智能化的服务新生态。
推动政策引领:聚焦价值评价、回应改革需求
会议针对专委会具体任务进行研讨。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曾渝院长提出,社会药房作为连接医疗服务与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其功能定位的变革理应成为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整体规划的重要部分。本次会议提出专委会政策研究任务,将通过向全国“两会”提交专项议案、向主管部门提交政策建议报告,推动健全监管机制、优化支付体系、明确功能定位,为社会药房高质量发展创造制度环境,也将尽快构建“社区药房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推动试点建设落地。
暨南大学药物经济学与卫生技术评估中心主任蒋杰教授专题发言,提出推动中医药在社会药房场景下实现价值突围,应从“优质优价”角度出发,跳出“低价竞争”陷阱,研究建立体现中医药“治未病”“整体调节”特色优势的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疗效与成本效益评价方法,开发与医保机制相匹配的“价值定价”模型,为医保支付做决策参考、促进优质产品脱颖而出;整合临床循证证据、群众使用口碑、患者体验反馈与购买行为数据,推出中成药产品价值排行榜,服务于公众、药房、医生和监管多方使用。同时,会议还提出中药说明书通俗化释义和中西医协同健康指引制定的任务,让药师“会用”、患者“看懂”,让中成药在社会药房场景中真正“用得上”“用得准”“用得好”。
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则从全球药物研发趋势切入指出,药物研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患者为中心、去中心化研究的兴起、真实世界研究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为社会药房成为研究新场景创造了条件。他强调,专委会要推动研究范式的创新,更要守住质量底线,特别是在社会药房场景下开展药物评价,必须高度重视数据质量和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他指出,当前正处于“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要通过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和明确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行业共识。
多元主体汇聚共识,重塑生态奋楫启航
会上来自连锁药房、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多位专家围绕社会药房新服务场景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北京白塔寺药店连锁有限公司张海鸥总药师,详细介绍了白塔寺药店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大健康事业中的尝试与经验;以及未来工业企业如何为社会药房中医药健康事业赋能。骨伤科专家詹红生教授、奇正藏药刘凯列董事长结合实践提出,应以专病健康管理为切口,推动传统中医手法、功法康复等中医技术在新健康药房中落地,并与药学服务、产品使用形成闭环,构建“产品+方法+服务+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国药太极分享了围绕“千年经典藿香正气液”开展的“湿证识别-干预-健康服务一体化”项目设计思路,提出“将中医药文化转化为标准化服务流程、提升药房服务能力”的设想。
杭州九洲大药房、陕西广济堂、北京白塔寺药店、仁和堂医药、贵州一品药业、重庆鑫斛药房等连锁企业领导还就社会药房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新健康药房发展范式与合作机制、院店联动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展示出“多元参与、场景共建、价值共创”的新生态雏形。
中国中药协会原会长房书亭研究员总结到,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聚焦行业转型与价值重构的思想碰撞,更是推动社会药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起点。专委会的筹建,将为社会药房的发展提供标准引领、机制支撑与平台赋能,并推动中医药在社会药房场景下真正实现从“可及”到“可信”、从“可用”到“可持续”的跃升!
中国中药协会原会长房书亭,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原副司长段政明,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武滨,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教授、科研处副处长郑文科教授,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曾渝教授、特别顾问李治平教授,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真实世界研究院院长蒋杰教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副总编辑王君平,北京交通大学周雪忠教授,德生堂医药创始人兼董事长龙岩,中国中药协会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组副组长李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吴圣贤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詹红生教授,国药太极集团董事长俞敏、市场中心总经理胡蕾,西藏奇正藏药董事长刘凯列,广盛原中医药董事长徐胜,北京搜药董事长郭亚洲,北京白塔寺药店总药剂师张海鸥,杭州九洲大药房董事长齐丽,陕西广济堂董事长陈国良,贵州一品药业董事长夏江,仁和堂医药集团董事长林凡儒,重庆鑫斛药房董事长罗玉琴,广州白云山花城制药营销总监刘斌等参与本次会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街东玖大厦B座3层(中国中药协会)
邮编:100061
联系电话:010-64060498
传真:010-87194990
E-mail:zgzyxh@catcm.org.cn
微信公众号
中国中药协会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4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