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以“颠覆•共赢•未来”为主题的中药产业未来发展高峰论坛在汕头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姚新生院士、日本资深汉方专家小股和裕先生、资深医药企业运营及并购专家张自然博士,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成松先生及近二百位中药企业嘉宾与会。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濮存海先生在大会致辞中深刻的诠释了本届论坛会议的主题。他说:“中药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何实现跨越?” “颠覆”是为了“重构”,“共赢”是为了“合理化竞争”,而“未来”则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姚新生院士在演讲中指出:传统中药治病有其发挥功效的作用物质基础,许多现代药物(所谓西药)其实都来源于中药或天然药物。但是,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及创新药物研究理念的影响,国内天然药物化学工作者多只关注单位药材的化学成分或者活性成分研究,却很少关注传承千百年、融合了有效性与安全性、承载了博大精深传统中医药理论的中药复方制剂、特别是经典方剂的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姚新生院士还分析说:中药复方制剂产品至今未能作为药品正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原因除了中西方对药品的理念截然不同外,还在于传统中药产品的功效及安全性评价缺乏按照现代循证医学原则(EBM)提供的临床试验依据,以及现有质量监控方法仍然难确保其功效及安全保障的普遍适用性、和对中药产品防治疾病的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对于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姚新生院士认为: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传统医药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令人振奋的是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和加强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化、国际化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国际间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强。
中投中财基金执行董事张自然先生就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一种,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医药子行业。
日本资深汉方专家小股和裕先生,从汉方法规、技术规定和市场情况四个方面介绍了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关于如何推进今后汉方药发展,小股先生给了六项建议:在癌症的辅助治疗及对老年人虚弱证(Frailty)的治疗中有必要使用汉方药制剂;积极推进汉方药制剂的研究开发;致力于汉方药制剂的质量确保和稳定供给;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确立提高汉方药的地位;推进汉方药制剂走向世界,走向海外;加强产•官•学•国民在汉方药制剂的联合作用。
会议期间,参会嘉宾们一起参观了太安堂麒麟丸非遗博物院及其数字化车间,各与会嘉宾对太安堂中药数字化智能提取车间的提取效果——“机器换人,降低劳动降度,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表示肯定和认可;对太安堂传承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中药所作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成松先生介绍说:“该中药提取车间是粤东地区首条万吨级的中药提取数化智能提取车间,车间配套28台多功能提取罐,12台双效浓缩器、13台球型浓缩,以及酒精提取、回收、调配、输送系统等,引真空带式干燥、真空干燥等设备,组成的全功能中药提取自动化车间”。该车间整体实现了生产线电脑自动化自控连接,实现生产过程中“水、电、气、汽、溶媒”的定时、定量调配和控制,全电脑自动化管理。
研发、资本、运营模式……一天的会议内容在论坛环节得到了充分的“融合”。论坛环节的话题是“以产业融合推动中药产业突破性发展”。在中药产业发展的现阶段,如何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整来完成中药企业的升级转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中药产业而言,实现高新科技、金融资本、文化传统与中药产业的结合为中药企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思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街东玖大厦B座3层(中国中药协会)
邮编:100061
联系电话:010-64060498
传真:010-87194990
E-mail:zgzyxh@catcm.org.cn
微信公众号
中国中药协会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4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