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来自全国中药企业、三甲医院、中医药院校的领导和部分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成立大会。会后还举行了中药人才培养战略论坛,来自科研院所、药企、院校和医院的多为知名专家为中药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为中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献计献策。
成立大会上,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介绍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生生相息,为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重要的民族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是世界上药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传统医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当前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措施,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共识。
房书亭说,随着我国中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迫切需求,中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虽然得到较大提高,但仍不能适应中药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素质高、技能强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亟待解决。为加快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操作能力强的中药人才队伍,以适应我国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有关规定,落实人社部《关于推动行业组织有序承接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体认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国中药协会于2015年7月批准成立中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终于正式成立。房书亭介绍说,中心成立后将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有关规定,有序承接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体认定工作,建立和完善中药行业人才培养培训与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评价标准,建立中药行业人员岗位职业证书制度。积极拓展中药行业技能人才评价通道,建立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弘扬中医药文化,扩大中药人才培养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成立大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立表示热烈祝贺。闫树江说,中药是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中药产业已初具规模并蓬勃发展,具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要求的战略性、新兴性和科技与知识密集的特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把包括现代中药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个重点领域。
闫树江介绍说,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利用得到加强。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数据显示,我国传统中药资源总数多达1.3万种,其中商品中药材1200种,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人工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2015年中药产业规模占医药产业规模近30%。中药海外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2015年中药出口达23.32亿美元,已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联酋、俄罗斯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中药发展势头虽然良好,但中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目前, 中药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企业中承担管理、营销工作的多,而充实生产第一线的少, 使得第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十分缺乏。按发达国家的最低要求, 每一个零售药店、医院药房、医药企业配一名执业药师计算,执业中药师至少也应有20万人。但据不完全统计统计, 目前已注册执业中药师不足10万人,执业药师平均配备率不足40%左右。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每年培养的中药学类专业本专科人才约7000余人,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高素质的中药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传统中药炮制制药技术人员更是寥寥无几。闫树江说,未来要加快各级各类中药人才的培养培训,一是要做好中药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二是要鼓励中医药大专院校,特别是职业类学校扩大中药类专业招生规模;三是要鼓励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开展在职在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四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中药职业资格管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推动中药行业组织有序承接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体认定工作。
会上,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濮传文分别与国家开放大学丰台分校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栏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本着相互支持、互利共赢原则,共同推进中药人才培养培训迈上新台阶。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街东玖大厦B座3层(中国中药协会)
邮编:100061
联系电话:010-64060498
传真:010-87194990
E-mail:zgzyxh@catcm.org.cn
微信公众号
中国中药协会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4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