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27日,药物经济学和真实世界研究进展与政策应用学术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以及世中联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会议得到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以“药物经济学和真实世界研究进展与政策应用”为主题,围绕“真实世界研究、人用经验、
药物经济学评价、价格谈判、按病种支付”等热点、难点、关键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方法学讲者、主持通过现场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参与到大会的学术活动中,共计进行38个专题报告,吸引了现场200余位参会代表,以及5万余专家学者线上关注学习。
大会主席、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的主委刘国恩教授致辞并做《宏观经济与国家医改政策》主旨报告
刘国恩教授首先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他指出,本次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打击来源于供需两侧,而以供给侧更为突出,并从当前宏观经济层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保目录调整等行业关注问题进行分享交流。刘教授引用数据分析指出,我国居民消费的反弹速度不如政府投资的反弹速度,如何实现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通过对比中美居民消费结构,刘教授认为我国居民尚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应从城市化和收入制度改革两方面着手改善。刘教授还就医疗消费、医保制度改革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李幼平教授做《从循证医学的中国探索,看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全程质控和疗效评价后挑战和机遇》主旨报告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创建主任李幼平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循证医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因为使用而发展,因为真实而不完善,因为不完善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在近30年的积累与实践过程验证了循证理念在知识运行规律中的优势作用。同时衍生的循证科学在共性规律基础下正在以更广泛地科学提升知识产生和实践过程的效率、质量与准确性作为新的使命。循证医学的未来发展需要超越目前医学学科的思路,在科学优化过程的原则下包容性连接不同价值观与实践模式的新领域;同时加强组织建设方法学,保障循证理念能稳健地发挥其科学支撑作用。
谢院生教授做《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主旨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谢院生教授介绍到中西医结合吸收了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是实现中西医并重的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要把中医的优势和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与现代医学对疾病本质的深入了解结合起来,在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为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优势提供科学证据。通过中西医结合研究解决中医药“是否有效、哪方面有效、为什么有效”是当前影响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
肖月教授做《儿童药临床综合评价指南与实践》主旨报告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肖月研究员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为背景,介绍了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流程,阐明了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应性、创新性、可及性等综合评价方法的参考指标、评价步骤、评价设计、评审方法和数据来源等内容,强调要科学指导和有序推动国家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
吴久鸿教授做《药品综合评价与欧美控费策略》主旨报告
吴主任结合近年来美国医保控费数据以及国际医药政策谈到了对于产业现状的思考,她提出,中国医疗亟待引入卫生技术评估与药物经济学评价,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结构的优化、新药引进和原有品种淘汰、医院药品供应目录与处方集制定等都需要药物经济学思想的参与。
【分论坛精彩纷呈】
本次大会共设四个分论坛,围绕“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新进展,大数据与统计,人用经验、院内制剂与创新药,药物经济学与儿童临床评价 ”等专题展开高峰对话、经验分享等学术交流,共同推动国内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的发展,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